联络站的老妈妈

作者: 时间:2021-03-08 点击数:

长潭,是一个三县交界的地方,小溪的南岸是宁德,北岸是屏南,沿上游走数里是古田。这里方圆数里山高谷深,古木参天。

1933年是闽东工农革命运动蓬勃发展的一年,这年8月,中共屏南康里支部成立。随着革命斗争的开展,康里支部决定加强与上级党组织的联系。支书郑云亭亲自深入到长潭,开辟了一条从长潭沿小溪南下到宁德前亭坪村、宁德县委的所在地坑头村,再往东又可进入闽东革命根据地的线路。从长潭沿小溪北上可以到达宁屏古县委所在地天湖山,经天湖山又有一条前往福州的秘密通道。据说该通道是过去贩运鸦片的羊肠小道,去福州沿途无需经过任何村庄,可保证绝对安全。长潭,便是宁德、康里、福州三条路线的交叉点,是绝密小道的中心联络站。

长潭妈名叫郑雪容,当年五十多岁,她一生劳碌,但待人豪爽热情,办事极有主见。她有两个儿子,大儿子郑天洋17岁,小儿子郑天顺15岁。兄弟俩活泼机智,很惹人喜爱。路过的同志们都喜欢在她家歇歇脚,喝喝茶,而兄弟俩总是围在同志们身旁,要他们讲抓土豪打恶霸的战斗故事。

当时,宁德前亭坪村交通员谢家醋经常带领叶飞、阮英平、老郭等游击队员来屏南开展革命活动。到达长潭后,长潭妈就吩咐孩子们给同志们带路,从未出过事故。

1935年,国民党军联合省保安团,接二连三地疯狂“清剿”闽东地区的游击队。长潭三户细粮被抢光,家禽被杀尽,只留下地瓜米勉强维持生活。

有一天,正好许一峰同志带领4个伤病员路过这里,想转移到淦山林前红军洞的红军医院去治疗。这时正是中午,因为家里一粒大米都没有,长潭妈看到红军伤病员艰难地咽着地瓜米配着苦芝干的样子,痛在心里,忧在脸上。晚上她对儿子说:“一定要想出办法,再不能让伤病员吃地瓜米。”

一天,长潭妈在后山小涧边拔猪草,看到存放先人尸骨的骸瓮,心中似有所动,想着想着,然后自言自语地说:“有办法了。”吃晚饭时,她悄悄地告诉大儿子天洋:“你明天到玉泽陶厂去买两个骸瓮回来。”儿子问她:“做什么?”她说:“到时候你就知道了。”第二天,她又安排小儿子去里村买回二斗大米。她把大米放进新买的骸瓮内,待太阳落山了,母子挑着装有大米的新瓮,来到了小溪边放骸瓮的地方。自己动手把放尸骨的旧瓮搬出来,又把装有大米的新瓮放进土坎里,瓮顶压好纸钱,瓮前插好几柱香。这时儿子明白了阿妈的用心,连说:“阿妈真有办法,这下可以骗过保安队了。”接着母子把旧瓮移到别处去了。

以后几次,国民党保安队再也没有在她家里搜到细粮了。

从此,伤病的游击队员经过长潭妈家时,又能吃上大米、南瓜、赤豆做成的又香又甜的“三和饭”。而长潭妈的事迹则感动了一批又一批游击队员和红军战士。